故作低调真没必要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对一个地方来说,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能生动呈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面貌,有效回应本地群众的诉求和外界人士的关切,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然而,当前仍有少数地方和干部对此不以为意,还守着“事情做了就好了,没必要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宣传工作是宣传部门的事”等观念,以“低调”为由不愿发声,面对媒体态度冷淡,能避则避,能不发声就不发声。笔者认为,一些所谓的低调是刻意为之,并无必要。
不禁要问,究竟为何故作低调?一味低调真的是好事吗?
一
“低调”一词,一般是指对人或事的处理平和、不张扬。人们多将之视作一种谦逊的姿态,因而低调通常为褒义。但有时也得视具体情况而定。
前不久,有媒体朋友和笔者聊起一件事。他关注到某乡镇的移风易俗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成效,便希望联系采访,不料吃了个“闭门羹”。明明是做正面报道,为何避而不见?得到的答复是:“我们比较低调,就不宣传了。”
类似情况在各地时有发生。一些干部不光是怕坏事被曝光,连做好事也怕宣传,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低调”就成了他们用来谢绝媒体上门的常用托词。
多年前,有央媒就曾刊发评论指出,一味低调非良策,并归纳出导致所谓的低调的各种情况:有的地方主要领导年龄临界,最后一站,升迁无望,自认不需要;有的履新不久,没出政绩,感觉“不到火候”;有的谨小慎微,把新闻报道等同于出风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该文所分析的现象放到现在来看,依然一定程度上契合实际。实际上,故作低调大可不必。最近这些年,“做人低调、做事高调”的干部越来越多,他们把实事求是的宣传做在平常,赢得公众的理解和认同,这对工作大局和个人发展来说都能够起到正向助力的作用。
而那些一味低调想要寻求一份“安宁”的,结果并非都能如个人所愿。比如常见的“坏事不出门”式低调处理,往往是哪怕堵住了本地媒体的嘴,却封不尽外地媒体或自媒体的曝光。这种极端的低调非但“包不住火”,还容易造成当地政府公信力受损,实为减分项。
二
那么,到底是有何顾虑,非得演一出“低调戏码”?细究一番,原因有诸多方面。
比如,有的干部自诩“低调不添乱是顾全大局”,实则心里装着“小九九”。如有的是图安逸、求省事,不想走到聚光灯下,不愿将情况公之于众,生怕受议论、被挑刺,招致不必要的麻烦而陷入被动;有的是顺水推舟,某个阶段某位领导可能出于特定考虑要求低调行事,一些干部却将这一要求“一刀切”地应用于所有情境,甚至到矫枉过正的地步;有的是模糊不清,把个人行事风格的低调简单等同于对“公事”宣传的“冷处理”,等等。
这些顾虑背后,从底层逻辑上折射出一种心态:少数干部把目光过度集中在自己身上,算着个人得失的“小账”,而忽视集体出彩的“大账”。
比如,有一些地方在工作中缺乏实质性成果和进取动力,便试图通过保持低调来掩饰不足,并将此作为按部就班的策略性姿态。但这种做法往往会陷入恶性循环:工作上乏善可陈,自然无话可说,只能把所谓的低调当作“挡箭牌”;倘若再缺乏亮明目标的决心胆气、接受社会监督的开放态度,就会进一步加剧工作的停滞和沉闷。可见,这种“自我保护”之策并非长远之计。
再如,也有些地方和干部是敏于行却讷于言,进行过宣传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受过伤、吃过亏”,成了“惊弓之鸟”,于是低调了起来。如某村曾积极推进自来水通村工程,这本是惠民实事,却因村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没说清目的和细节,让部分村民产生误解,以为这是要断绝井水供应并额外收费,因而遭到抵触和反对。此后,当地干部在宣传上便变得极为低调,生怕再次引起风波。
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飞速,舆情发酵飞快,好事被生生曲解并引发负面舆情的案例也曾发生过。虽然最终多能得到澄清,却也让一些干部捏一把汗,因而有人干脆选择低调了事。
归根结底,很多时候故作低调是因为一些地方和干部片面理解了新闻宣传的意义,忽视了宣传工作在推动工作、引导舆论、服务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领导干部理应适应媒体传播理念、舆论发展格局的变化,具备必要的媒介素养,懂得利用新闻媒体的能量撬动地方治理工作。
三
如何卸下“包袱”,撤掉低调这一“挡箭牌”?笔者想到三句话。
撸起袖子,练好嗓子。俗语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真把式。”这很形象地说明,故作低调真没必要,能干会说才更有本事。“能文能武”“做实干家也做宣传家”,是当下许多党员干部应该秉持的。
航天领域的宣传工作便是一个极佳例证。曾经,大众对于高精尖的航天领域相对陌生。近年来,他们果断揭开自己的“神秘面纱”,依托于社交媒体、宣传片、影视剧等,时不时亮出一些令人瞩目的技术突破和重大成就,又或者融入一些小巧思,展现了我们国家创新科技的雄厚实力,激发了国人的满满自豪感,也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
4月17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图源:“中国的航天”微信公众号
别怕出名,别怕议论。多数时候,故作低调还是因为担心陷入舆论漩涡。但实际上,将舆论仅仅视作“洪水猛兽”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在现代社会,舆论是多元声音的交汇,是公众意见的表达,是可用来揭示问题、触发改进的“催化剂”。
以近两年因文旅亮点而走红的地方为例,潮水般涌来的关注和讨论不仅令一些地方的知名度迅速攀升,也在推动当地文旅服务质量提升、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他地方也不妨放开手脚,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亮相时就亮相,尤其对“先天优势”相对不足的地方来说,合理得当地去使用媒体和网络的力量,或可成为下一个“爆点”。
抛却杂念,善于转化。诸如“说多了,指不定哪天回旋镖打到自己身上”“白纸黑字登出去,被人盯上就完了,没法简单交差”等杂念,其实早就该摒弃了。故作低调也许能换来一时的遁匿,但这“挡箭牌”举得久了,也容易砸伤自己,给人留下不敢担当、不知进取的印象。
事实上,现如今各级政府和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都已开始反向操作,不仅宣传已完成的工作,更懂得通过“实现承诺,把说过的事干成”来倒逼自己一把,将曝光率和关注度转化为推进工作的责任感与动力源。
最后,笔者想说,当下的宣传工作早已不是“锦上添花”那么简单,宣传也可比拟为一汪“源头活水”,为实际工作注入汩汩不断的活力。观念该变了,请别再故作低调。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